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0的文章
圖片
 11/20 性別打結 難消失 性別刻板 比較容易 對性別打結的印象:父權時代,男尊女卑 父權: 我跟我爸姓 而且我的名字是我爸拿去取的 自古以來都是從父姓居多 而且 女生廁所應該多一點 覺得很無奈,因為這個風氣已經很久了,很難改變,但要努力把他變成蝴蝶結,讓他容易打開一點 但女生也有獲利的地方,比較被保護 性別打結跟課本的關係:在第七章第三節價值觀裡有 「家天下」的長幼有序、內外有別。 中國人是強調輩份的,重男輕女極為明顯。 「妖」、「嫌」之類負面的字都是女字旁昂 以前的作家大部分都是男生 因為以前受教育的大部分都是男生 女生被提到的次數非常少 推薦的作家:簡媜、吳曉樂(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11/6

圖片
11/6 上圖示老師教我們畫的圖,大家畫的圖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因為幼稚園畫畫課時,大家對房子的定義就是三角形屋頂跟長方形的牆壁,偶爾會有窗戶跟門,我覺得很神奇,原來東方教育的文化對人可以影響那麼大。 Q1 1. 藝術          體育:可以學習別的文化的運動方式,例如英國踢足球 Q2 1. 兩位作者見解不同:一個是從教師的角度去看,一個是從新二代的角度去看。 2. 跨文化教育的成效:雖然有安排陪讀的志工,但是成效不大,最主要還是家庭,因為家裡也沒有人可以陪他說中文,沒辦法耳濡目染,而且因為刻板印象,對東南亞或歐美國家新移民會有差別待遇,只能說是東方學語言方式的敗筆。 3.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台灣長大的新二代,跟台灣人沒什麼兩樣,因為是在熟悉的環境,所以生活習慣或語言的障礙不大,但如果是跨國銜轉的新二代,遇到的困難多了很多,也更明顯看到文化衝擊。 Q3 1. 儒家注重學習和思考,我們認為是儒家。 2. 常規教學模式 3. 中華文化內涵:對長輩的稱呼伯母,會問對方家裡幾個人之類的,也不會說我是誠一。
圖片
 10/30 陳姿妤 -記筆記 詹媛羽 查薰凱 Q1.文化起源與分佈、整個中國的文化思想、宗教思想、精神文化 從這幾個點去做初步的探討 Q3華語教師的題目較刁鑽,平常人不會特地鑽研現在是什麼節氣啊之類的,就是覺得冷就多穿一點就好了幹嘛那麼麻煩,然後外籍學生有社會文化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圖片題,不會那麼深入和鑽研那些專業及學術的知識。 Q4值得保留:都有筆試 值得像國際漢語學習:多一個試教,增加考試難度,把關師資品質。 Q5我的觀點是,在華語社會中,因為中國人口較多,說普通話口音的人也佔大多數,隱藏著普通話為主流的暗示,字正腔圓的把所有發音發標準,而且腔調比較誇大,外國人比較容易模仿,不過我想也暗示著中國普通話是華語的強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