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1/8期末總結+自評。

 1/8期末總結+自評 (1)經過這學期,你如何看待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內涵?這內涵對 你個人的影響是什麼? A: 我覺得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內涵對我來說就像巧克力牛奶,我每天都在喝卻總忽略它裡面的成分有甚麼。在我們那麼熟悉的文化裡存在著很多自然而然的現象,但我們卻很少注意,例如性別刻板跟文化衝擊等等,仔細想想是很有趣的。這種內涵對我的影響大概是使我的價值觀有所改變吧,以前總是主觀的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自從上了華人社會這門課後,得知每個人的想法會因為文化不同而不一樣,所以應該尊重每個人以及每個文化。  (2)這門課,你喜歡那些上課環節的安排?在教學方法、閱讀資 料、課程安排及教學評量這四方面,本堂課給你的影響是什 麼? A:我最喜歡的方式是用小組的方式討論,不但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見也能聽到別人不同的見解,覺得老師很用心在教學,不論是閱讀資料還是課程安排資源都非常豐富,不過有時候閱讀資料字太多會沒有耐心看完。本課給我的影響就是當我遇到一個文化現象或是沒遇過的文化衝擊時,我會保有自己的價值,但我也會尊重他人。 (3)在未來的華語文教學課室(或生活中),你會如何應用這門課所 學(想法、知識等)? A: 當別人出現對於華人社會這方面的困擾時,或是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紛爭時,我會先去求證,參考有文獻文章在判斷,也順便學習。  (4)自評滿分10分,這學期你會給自己幾分?請自我評價你這學 期的表現(課堂表現/小組報告/線上寫作)? A: 我會給自己6分,這學期其實前幾個禮拜很認真,上課都有到也會參與討論,講的話也比較多,但到了期中後,慢慢開始沒到而且作業也沒準時交,覺得不太好,不過還是很開心能選到這個課程,對大學生來說這是個很能發揮意見的一門課。
 12/18 準備的過程:主要是因為我有修一門課叫做越南文,裡面的老師教了我們很多關於越南文化以及新住民文化,班上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是新二代,而我思考了一下,新住民並不只有越南人,但為什麼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東南亞人呢?所以我跟媛羽就提議做了這個主題,蒐集資料就是上網找了新住民的故事,挑了幾個特別有感觸的,分享給大家,但可能,但可能我們簡報跟呈現方式不太周全,導致報告的結果不太如預期因為我們簡報跟呈現方式不太周全,導致報告的結果不太如預期。 討論的心得: 我想應該大家的身邊都有遇過新住民,雖然新住民都在身邊,但卻絲毫不瞭解他們的文化,一個人來到國外會不會害怕之類的,我們都很好奇這些事,所以是沒有甚麼太大的衝突。 報告設計的想法: 我和媛羽負責做簡報,薰凱跟馨儀負責報告。 教材如何進行: 因為這是第一次做出及雙語教材,所以不太熟悉,只好大概摸索一下,沒想到跟老師期望的還是有一段距離,選擇的詞彙大部分是跟新住民有關的,簡單為主,以繪本的方式,用圖片以及文字來描述。
圖片
 12/4 今天上課的座位和平常不太一樣,圍了一個圓圈圈,也寫了明信片給國際特赦組織,幫忙別人捍衛人權,身為在台灣擁有言論自由、人生自由的公民,我感到非常慶幸,我認為身而為人就應該要享有基本的權利,怎麼能因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而被監禁或是遭受到不人道的對待呢,我真的是很難想像這種事發生在我身邊的人我會甚麼樣的心情,那些被消失的人希望他們都還好好的,得到了老師送的貼紙很開心。 對於這門課的想法,其實是好的大過於不好的,因為我因次去思考了很多關於華人社會的現象,對於那些華人的弊病也越來越敏感,以前我看到有人性別歧視其實會覺得很平常,因為從小到大社會就是這樣教,但我現在看到有人性別歧視就會覺得很不舒服,甚至還喜歡觀察人們的生活方式,華人跟其他人的不同讓我覺得很有趣,可能偶爾比較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時候Blog不知道可以寫什麼,這堂課讓我比平常更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培養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開心能遇到那麼用心的老師。
圖片
 11/20 性別打結 難消失 性別刻板 比較容易 對性別打結的印象:父權時代,男尊女卑 父權: 我跟我爸姓 而且我的名字是我爸拿去取的 自古以來都是從父姓居多 而且 女生廁所應該多一點 覺得很無奈,因為這個風氣已經很久了,很難改變,但要努力把他變成蝴蝶結,讓他容易打開一點 但女生也有獲利的地方,比較被保護 性別打結跟課本的關係:在第七章第三節價值觀裡有 「家天下」的長幼有序、內外有別。 中國人是強調輩份的,重男輕女極為明顯。 「妖」、「嫌」之類負面的字都是女字旁昂 以前的作家大部分都是男生 因為以前受教育的大部分都是男生 女生被提到的次數非常少 推薦的作家:簡媜、吳曉樂(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11/6

圖片
11/6 上圖示老師教我們畫的圖,大家畫的圖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因為幼稚園畫畫課時,大家對房子的定義就是三角形屋頂跟長方形的牆壁,偶爾會有窗戶跟門,我覺得很神奇,原來東方教育的文化對人可以影響那麼大。 Q1 1. 藝術          體育:可以學習別的文化的運動方式,例如英國踢足球 Q2 1. 兩位作者見解不同:一個是從教師的角度去看,一個是從新二代的角度去看。 2. 跨文化教育的成效:雖然有安排陪讀的志工,但是成效不大,最主要還是家庭,因為家裡也沒有人可以陪他說中文,沒辦法耳濡目染,而且因為刻板印象,對東南亞或歐美國家新移民會有差別待遇,只能說是東方學語言方式的敗筆。 3.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台灣長大的新二代,跟台灣人沒什麼兩樣,因為是在熟悉的環境,所以生活習慣或語言的障礙不大,但如果是跨國銜轉的新二代,遇到的困難多了很多,也更明顯看到文化衝擊。 Q3 1. 儒家注重學習和思考,我們認為是儒家。 2. 常規教學模式 3. 中華文化內涵:對長輩的稱呼伯母,會問對方家裡幾個人之類的,也不會說我是誠一。
圖片
 10/30 陳姿妤 -記筆記 詹媛羽 查薰凱 Q1.文化起源與分佈、整個中國的文化思想、宗教思想、精神文化 從這幾個點去做初步的探討 Q3華語教師的題目較刁鑽,平常人不會特地鑽研現在是什麼節氣啊之類的,就是覺得冷就多穿一點就好了幹嘛那麼麻煩,然後外籍學生有社會文化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圖片題,不會那麼深入和鑽研那些專業及學術的知識。 Q4值得保留:都有筆試 值得像國際漢語學習:多一個試教,增加考試難度,把關師資品質。 Q5我的觀點是,在華語社會中,因為中國人口較多,說普通話口音的人也佔大多數,隱藏著普通話為主流的暗示,字正腔圓的把所有發音發標準,而且腔調比較誇大,外國人比較容易模仿,不過我想也暗示著中國普通話是華語的強勢文化。

10/16

圖片
對於達悟族丁字褲金鐘獎事件感想 :   我覺得就像老師說的報導者以各人觀點去帶動社會的文化想像認同活動,雖然蘭嶼小學校長的用詞較偏激,但一針見血才能點出台灣媒體的弊病,我認為那只是不同的文化,曾經在國中歷史有學到 自我民族意識 這個詞,就像是希特勒當年迫殺猶太人一樣,他無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文化,所以排斥他。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就算跟別人不一樣也不表示自己是錯的。而對於外來文化以及弱勢文化,就是尊重她就好。 因為他們只是做他們自己。 - 關於哪些是具有中華民國身分的人:我認為只有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才。 為何受中華文明影像甚鉅的韓國人及日本人、越南人不是華人:我覺得像馬來西亞和中國、台灣、香港的母語都是中文,只是腔調不同,但日本韓國越南的母語不是中文,甚至是完全截然不同的語言方式,所以還是有差異。